(三)
德格的民俗在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对宗教产生了影响。德格民俗的背后,仍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德格民俗中有朴素却深刻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一方水土的习俗,是通过衣、食、住、行,通过婚丧嫁娶,礼仪禁忌好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每一个地方的节日,则常常是这一方水土民风民俗的集中展示。德格也不例外,从一般意义上看,德格地方的民风民俗,同整个藏族地区的民风民俗相差无几。但由于德格这地方的特殊原故,德格民风民俗中的文化积淀相对要厚实得多,尤其是宗教文化的长期潜移默化,就连民间的普通礼节及习惯也带有浓郁的宗教氛围。常常让人分不清哪些是信仰,哪些是民间习俗。所谓的民风习俗,不是奇闻异俗,不是陈规陋习,而是一种被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状态。是这种生活状态中显现出来的不同于别的地方的特性,是在这种状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文化及文化意识。
外来德格的人常对路边的“玛尼堆”充满好奇,更对当地人们不断向本来已经很大的“玛尼堆”上掷放石块,遇到“玛尼堆”都忘不了从左向右行等等表示不解。其实,德格民众遇到寺院建筑、佛塔等宗教建筑都是从左向右行,以为这很平常。这样行走,早就成为习惯,走路时没有那种刻意地是为了尊敬佛或神灵,那种敬仰早就在心里生了根,怎么走路,从哪个方向走,早就不是问题。掷放石块,也成了习惯,有时并没有去放石块,也没有人就会出来指责。假若有本地人却是从右往左行走,人们也都知道,这人信仰的是“本波”教。信仰“本波”教者,并不像其他教派的信徒那样,整日念颂的是“嗡、嘛、哩、吧、咪、哄”,这已为许多人都知晓的“六字真言”。他们的这种走法,也如同他们念颂经文,同其他教派信徒所念颂的经文也不一样。他们念颂的是“嗡、嘛、芝、哞、耶、色、勒、都”,念颂的人成了习惯,听的人也成了习惯,都成了习惯。而这习惯,真的是充满了信仰的真诚,分不清楚“习俗”同“信仰”区别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