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开始阶段,唯一能确定的大概就只有这铺设电缆所需的花费。至于根本上的技术实施问题,却完全无前例可效仿。在19世纪,人们还从未想过或计划过类似的工程。而铺设横跨整个大西洋电缆的工程又怎么能和在多佛尔[28]和加来[29]之间铺设的那条水下电线相比呢?后者只须在一艘普通明轮汽船的露天甲板上卷下30到40英里长的电线,电线缓慢滚动下沉,就像从绞盘上放下锚索一样。在海峡铺设水下电线,人们可以不急不躁地等待风平浪静的一天,人们也清楚知道海面到海底的深度,也总是能够看见一侧或另一侧海岸,这样,也就能规避任何危险的意外。一天时间之内,就能轻轻松松地架设起两岸间的联系。而在铺设跨大西洋电缆时,却需要不间断地航行三个星期的时间,比水下电线长一百倍、重一百倍的线圈也不能放置在露天甲板上,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各种恶劣天气。此外,当时的船也不足够大,船舱根本放不下这由铁、铜和古塔橡胶制成的巨大的“茧”。而且,一艘船根本不足以承载如此大的重量,所以至少需要两艘船,这两艘主船还必须有其他船只跟随,以便能遵循最短航线,并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主船提供协助。为此,英国政府出动了其最大军舰之一——曾在塞巴斯托波战役中充当旗舰的“阿伽门农号”;美国政府出动了一艘载重5000吨的驱逐舰(这在当时是最大的载重量)——“尼亚加拉号”。但这两艘船首先必须进行特殊的改造,以使每艘船各能承载这连接大陆两端的、无限长的电缆的一半。可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电缆本身。现实技术对这条连接世界两大洲的巨大“脐带”提出了难以想象的要求。因为,电缆本身既要如钢绳般坚固不易断,又要具有弹性,以便容易铺设;它既要能承受各种压力,又要能承载各种负重,并能如蚕丝般光滑易卷;它必须是实心,但又不能塞得太满;一方面要质地坚硬,另一方面要十分精密,以保证最微弱的电流能传输到两千多英里的距离外。这一庞然大物任一位置上的一个最小裂口或者一个最小凹凸,都能摧毁这航程需要14天的线路上的传输工作。
相关影视:最佳拍档3 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