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被贬到云南之后,使他品尝到生活艰辛,体察到民情多艰,忧虑水旱之年饥民采摘野菜误食伤生之事,故而致力于救荒植物的研究,终于写成了这部传世奇书专著。永乐四年(由作者刻行于开封,但初版因年代久远已亡佚。1525年(嘉靖四年)重刊于太原的第二次刻本,是现今流传最古的刻本。
朱橚通过广泛搜集当地草木野菜种苗四百余种,种植在自己的园圃里,亲自观察记录,鉴别性味,凡可以充饥者,命画工依照植物绘出图谱,比较详细而准确地记载了植物的名称、别名、产地、分布、特征、性味,可食部分以及烹调食法等等。
此书总共记载植物414种,其中已见于历代本草者138种,新增加的276种。根据植物的性质和外形特征分为草、木、米谷、果、菜五大部类: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果部23种,菜部46种。
每部类又根据植物的可食部位,如叶、实、根笋、花、皮、茎等进行分类,共有15类;叶可食类237种,实可食类61种,叶、实可食类43种,根可食类28种,根、叶可食类16种,根、实可食类5种,根、笋可食类3种,根、花可食类2种,花可食类5种,花、叶可食类5种,花、叶、实可食类2种,叶、皮、实可食类2种,茎可食类3种,笋可食类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