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和哲学对象的变革,与现代哲学的发展也是一致的。从总体上看,现代哲学关注的就是人类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的存在,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就是“哲学所力求的目标在于领悟人的现实境况中的那个实在”。即使是分析哲学所实现的“语言学转向”,从本质上看,所体现的仍是对人与世界联结点或中介环节的寻求,显示的则是现代哲学对思想、语言和世界三者关系的总体理解。这种总体理解就是:世界在人的思想之外,但人只能通过语言理解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成果就积淀并表现在语言中,从语言的意义去研究世界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从对人的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世界。在我看来,分析哲学实际上是以倒退的形式推进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研究。
三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是在对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要真正理解作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的特征,首先要了解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的主要缺点。
从总体上看,旧唯物主义包括自然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两种形态。
自然唯物主义始自古希腊哲学,后在霍布斯那里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唯物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派。从总体上看,自然唯物主义依据“时间在先”的原则,把整个世界还原为自然物质,物质成了“一切变化的主体”,人则成了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和自然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自然唯物主义确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却一笔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它研究“整个世界”,却唯独不给现实的人一个切实的立脚点。换言之,在自然唯物主义体系中,存在着“人学空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自然唯物主义是一种“纯粹的唯物主义”,而到了霍布斯那里,“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