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女们平时对王奶奶都特别孝顺,逢年过节都给王奶奶钱,赶上休息日,谁有时间谁就回去陪陪王奶奶老两口。五年前,大孙子结婚了,王奶奶老两口都是企业退休工人,工资每个月能有四五千块钱。大孙子要结婚了,那可是奶奶的高兴事,奶奶包了一个大红包,里面装着5000块钱,在婚礼的前一天,全家人都帮着忙乎婚事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把红包给了大孙子,大孙子也没客气,当时就打开红包说:“谢谢奶奶,还给我5000块钱。”全家人都看到了,也见证了这件事,奶奶给大孙子5000块钱,虽然这钱不多,但是大家并没挑理,毕竟老人年龄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多,再说老两口手头也不一定有太多的存款。五年之后,小孙子也要结婚了,小孙子长得帅气,还特别懂事,平时跟奶奶在一起待的时间长,奶奶对小孙子也特别疼爱。奶奶依然是在小孙子张罗婚事的前几天,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大红包,递给小孙子说:“奶奶给你一万块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小孙子说:“奶奶,我不要您的钱,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你自己留着吧!”奶奶说:“哪有孙子结婚,奶奶不拿钱的,快收下。”小孙子没办法只好收下来红包。坐在一旁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当时就不高兴了,但是也没说什么,可能他们把要说的话留在了心里,毕竟孩子要结婚了,婚礼是大事。大儿子和大儿媳回到家以后,大儿媳和丈夫说:“你妈做的事太不公平了,一样的孙子,怎么还两样待遇呀?”大儿子说:“我当时看到妈拿出来的1万块钱,我心里也不舒服,这不是明显的贬低咱们吗?我小侄要结婚了,咱也别说这事,等婚礼结束完之后,我找个机会问问妈。”等婚礼结束之后,大儿子也没提起这事,等到过年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大儿子喝了点酒,把压在心里这么长时间的话,说出来了。大儿子说:“妈,我一直就想问你这个事,我家孩子和我弟弟家孩子结婚,你为啥一个拿5000,一个拿1万呀?你这不是让我抬不起头来吗?难道孩子还有高低之分呢?”王阿姨一听,也不高兴了说:“这事你们还挑理呀,我大孙子结婚的时候,那不是5年前的事儿吗?这都5年之后了,工资水平还不一样呢,物价还涨了呢,我拿1万有啥错呀?”大儿子反驳说:“我知道你喜欢我小侄儿,我也没啥意见,但是你让这两个孩子心里能平衡吗?我心里都不舒服,再说两个儿媳,心里的感受能一样吗?我觉得你做的不对。”王阿姨说:“你们可真能挑理,都是一家人,我可没有偏向。”大儿子又说:“不是我挑理的事,事在这摆着,放在谁心里,都接受不了。两个孩子不挑理,是不是你大儿媳妇心里也不舒服,我还是觉得你这事儿办得不对。”王阿姨气呼呼的说:“就是你媳妇让你说的,没事找事,没理挑理,你们没一个好东西。”大儿媳妇在一旁终于说话了:“妈,你这么说话可不对,这么多年我和你大儿子对你毕恭毕敬,在你们老两口身上,我们也没少搭钱,没少出力,两个孩子结婚是相差了5年的时间,但是你不能让这两个孩子心理落差这么大吧,差了5000块钱,这不是钱的事,你是在打我们的脸。”王阿姨委屈的抹起了眼泪。说完大儿子一家就走了,小儿子看大哥大嫂走了之后,就去劝老妈说:“妈,这事你做的确实是不对,两个孩子都是你的孙子,你不给钱都没有人挑你的礼,但是一个给的多,一个给的少,是让人家心里不平衡,不行你找个机会再给我大侄儿一点钱吧,不行这钱我出都行。”王阿姨说:“我才不给呢,爱咋地咋地,这钱凭啥你出,我就这么做了。”其实王阿姨这么做真的没有道理,我觉得一个家庭和不和睦老人的处事原则,真是太重要了。同样是两个孙子,在结婚的时候待遇不一样,放在谁身上,心里都不会平衡的。两个孙子你都不给钱,都没有人挑你理,毕竟你是老人,但是给了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其实在老人心里都可能有喜欢的孩子,有不喜欢的孩子,那么你对喜欢的孩子可以多付出一些,但是一定不要让其他孩子知道,否则只能加深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家庭矛盾都是怎么发生的?不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引发的吗?其实大儿子家可能也不差你这5000块钱,差的是事,差的是情。对这件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