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彼时蝗虫遮天蔽日,阳光都照不下来。前头的蝗虫把草木吃光了,后头的吃不着,就疯狂往别处扩散。数以万亿计的蝗虫,全都是插翅的饿狼,扑向一切,吃光一切,相互叠压,密密麻麻。
崇祯十三年(1640)八月,宝应县遭遇过路的“蝗军”,“周匝数百余里”,飞累的蝗虫以身投地,在原野上堆积起来,厚达一个成人的高度。它们没命地咬东西,别说秫秸和荒草,就是树皮都给吃了个干净。下面的蝗虫开始掘地,竟把草根也都吃掉了。
蝗灾,一般发生在夏秋两季。此时天气炎热,人们不免要打开门窗通风。一旦有条缝,蝗虫就会疯了似的往里钻。于是,民户家里,地面、床上、蚊帐上,都爬着一拃厚的虫子,嘁嘁喳喳地啃东西。唯有紧闭门窗,塞上漏洞,清理过后,才能落脚。可是,回首一望,屋顶上的茅草却被吃光了。屋瓦下的高粱秆被啃掉,泥土哗啦啦往下掉。蝗虫饿急了,连被子、衣服也不放过。人们根本无法外出,只能祈求灾难快点结束。
像这样的蝗灾,如果只来一年,人们勉强还能应付。可是,崇祯末年那毁天灭地的蝗灾,竟然连续了许多年。
灾难首先出现在崇祯八年(1635)的陕西渭河两岸,崇祯十年(1637)再度暴发,并且向东扩散,侵占了山西、河南夏秋季节的田野。此后,蝗虫群每年都向东南推进,一年生几窝,一窝壮大上百倍,酿成了亘古未见的奇灾,一直持续到了崇祯十四年(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