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会不会堕落到像他这样)。《论语?里仁篇》。”曾子(编《论语》、写《大学》《孝经》者)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我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学而篇》。”自省,应当是儒者每天的功课,就像佛家弟子每天的早课一样。这说明儒学的自省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的,而是要每日在规定时间做到的。
每日三省,见贤思齐,要做到这点外,还须有闻过则喜的态度。鲁国与吴国同姓姬。吴国第一代君王是泰伯(《论语》中有以泰伯为名的一篇,孔子对他三让天下而称他有“至德”),是周文王的叔父。泰伯的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鲁国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应称泰伯为(堂)爷爷,伯禽则称其为(堂)太爷。后来鲁国国君昭公娶了吴国一位公主为夫人,这就违反周礼同姓不通婚的规定。鲁昭公就改此夫人姓名为吴孟子。有一天,陈国的司败(官职,即司寇)问孔子:“贵国的鲁昭公知礼吗?”孔子知道他讲的是鲁昭公的这件事,但鲁昭公已去世,出于为逝(尊)者讳的礼法规定(也许还有私人感情,鲁昭公在孔子生了儿子时给他送了一条鲤鱼),孔子回答:“昭公知礼。”孔子退出去后,趁着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还没有走,陈国司败向他一揖说:“我听说君子不结党(褊袒人)。但你的老师不是结党了吗?你们国君娶了同姓女子,还为她改名字。如果说鲁昭公是知礼的,那天下哪里还有知礼的人!”巫马期出门后将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我孔丘多幸运呀,一有过,人就会告诉我)。《论语?述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