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清东陵在风水墙下有通水孔,并设置水关,派兵弁防守,依其数目而定地名为“道洞”。
[5]传筹:清代禁卫制度之一。“筹”是一种类似令箭、竹签的东西,护军以之传递作为检查值班的标志,如某处无人侍值或睡熟,则此物不能下传。
[6]清代兵制,总兵所统率的绿营兵称镇标,凡镇均加地名。由于马兰关设有总兵署衙门,该镇之绿营就称为“马兰镇绿营”。
[7]东陵陵寝内务府:全名“东陵总管内务府衙门”,也称“内关防”,简称内务府,当地旗人称之为内府。专门为管理皇家陵寝,并采办和加工供品,为祭祀活动服务的机构。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始设,最高长官是东陵总管内务府大臣,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起由朝廷待旨简派,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起由马兰关总兵兼任,直至清亡。分设于帝后陵寝的内务府,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昭西陵无郎中)。妃园寝也有内务府,一般以内管领主其事。
[8]槅扇:亦称隔扇、格扇、槅扇门、格扇门、碧纱橱,为柱与柱之间用以隔断室内空间的的活动门扇,具有丰富景观的装饰作用,并利于采光。每扇槅扇由直的边框(亦称为大边)和横的抹头构成,可划分为三段。上段为槅心,亦称花心,由棂条组成各种菱花,多为双面,中可夹纱、绫等或镶玻璃、字画。中段为绦环板(或称腰华板),表面刻出各种条环;下段为裙板(或称障水板),表面刻出卷曲的云纹,或镶嵌玉石、螺钿(贝壳薄片)、琺琅等。此种木作装修创于宋代,常用于宫廷、府第、大宅等建筑内。有六扇、八扇乃至十余扇不等,必要时可全部拆卸下来,以扩展室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