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西方公认的教育哲学著作,于1916年出版。随着杜威1919年来华演讲,其内容很快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学者所接受。所以,在时间上,我们可以说中国教育哲学与西方教育哲学同步。
同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思想。现代西方各派的教育哲学被介绍到中国,包括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文化教育学、现象学派教育学等。国人自己编著的教育哲学,也出现了新康德主义(范寿康)、实用主义(吴俊升)、三民主义(姜琦)、马克思主义(杨贤江、张栗原、林砺儒)、天主教教育哲学(张怀)等不同思想倾向的教育哲学,使教育哲学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哲学之所以能够与西方同步,还在于建设中国教育哲学的这批学者,大多数有两个背景比较明显:一是哲学的学科背景,他们是哲学学者从事教育哲学研究;二是国外留学的背景比较明显。这些学术背景使得这批教育哲学家可以与西方学者直接顺畅地对话,建设教育哲学。
第三,从引进、借鉴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到中国教育哲学的原创。中国的教育哲学直接引自美国。首先是杜威的教育哲学,尤其是其《民主主义与教育》,其次是霍恩的《教育哲学》、波特的《教育哲学大意》,最后从对美国教育哲学家著作的引进扩展到对德国、英国等教育哲学家的著作的引进。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哲学,从结构安排到思想倾向都有着西方教育哲学的印记。国人借鉴西方学者的思想建构了不同思想流派的教育哲学,比较突出的是新康德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有学者对这个时期的教育哲学中提到的思想家进行了统计,发现西方思想家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中国思想家,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采用的都是西方的思想体系,没有提到任何一个中国思想家。①由此可见,国人编写的教育哲学,还很难称得上是中国教育哲学。从教育哲学所反映的流派也可以看得出,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占主导地位,不过发展到后期,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出现之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和三民主义教育哲学逐渐成为主导思想,这也反映了教育哲学开始接触中国社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