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大宋到本朝以来,师之尊崇,已经深入人心。弟子不可背叛师,这也使得在文朝的体系里,有着更多的以师门为链条的势力集团。
老师对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升华到父子程度。如此,一个人也不会轻易认学生,收学生,哪怕是私塾这样的集体化师生关系。
当然,县学、府学和京都的学府等官方办理的求学学堂,对师生之间关系是进行了一定的淡化和限制。可在心中,夫子与学子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
至于正式拜师的师生关系,那确实要将彼此捆绑一辈子的存在,无法洗脱或切断。
背叛师的名声,在文朝谁也背不起这个锅。
也因此,当初在京都,太子府的皇孙要拜杨盛文为启蒙师,杨盛文虽说力拒,但答应给太孙指点学业,就引来文昭帝的质疑,随后右丞相府被贬斥到荆蛮楚地。
对于儿子在巫家寨给人启蒙讲学,对杨盛文说来,这可是大事。只要这件事情在,以后,自己的儿子与熟蛮之间的关系,就被牢牢绑定在一起。
这固然可得到熟蛮的认同和帮助,但与熟蛮牵扯过深,对杨继业在文朝的发展,绝对有大阻力的。因为,文朝的人对熟蛮都是排斥的态度,蛮族是什么?愚昧无知、蠢笨落后,不开化之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