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寺庙修完后,包凭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游玩,夜晚留在寺庙中过夜。夜晚,包凭的父亲梦见僧伽蓝摩对他说,你的子孙应该世代都享受高官厚禄。后来,包凭的儿子汴和孙子柽芳都中了进士,做到了很高的官。
【解读】
浙江嘉兴人包凭包信之,是池阳太守的小儿子,入赘平湖袁家当上门女婿。他博学多才,却一直都考不上科举,因此就开始沉迷于佛学和道学。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不用怀疑的,因为故事中已经明确说出了了凡先生和包凭之间相互是很熟悉的。首先,文中称呼了包凭的字。古人的字一般都是十分友好的人之间才能互相称呼的。其次就是包凭是入赘到平湖袁家当上门女婿的,而了凡先生就是姓袁的,应该就是平湖袁家的人,所以他们应该很熟悉。最后,包凭和了凡先生的父亲交情深厚,因此和了凡先生不可能不熟悉。所以了凡先生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劝诫儿子。
包凭这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又是大明官员的儿子,所以他奋斗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很可惜,他在考了无数次之后还是没有能够考中一次。一个人想得到的东西再怎么样的努力都得不到之后,就有可能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一旦人们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之后,那么在这个时候有再强的意志力也是支撑不住人的堕落的。而此时的包凭就是这种情况。屡次科举不中,难免在心里面对自己产生怀疑,再加上“人的命,天注定”这种思想,就渐渐对考科举失去了兴趣。既然走仕途入世的道路不能达成,那么就只能选择出世了,于是开始沉迷于佛教、道教两派的学说当中所谓的“二氏之学”就是指的佛教和道教两家的学说。入世是指一个人要在现实生活中追求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就是要建功立业;而出世是表示不再追求现实里面的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由于多次考科举都没有得到过高中,因此对入世失去信心的包凭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心理。在古代的读书人中间,流传着“入则儒法,出则释道”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想要入世,就要学好儒家的学说和思想,想要出世就要懂得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当然,在人受到挫折或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会心静下来,继而万念俱灰,这时候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去自杀。幸好包凭没有这么想,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出世,多钻研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包凭开始对佛家的经书典籍感兴趣,所以才使得下面的事情能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