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曹现强,李烁.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
[2]张云武.不同职业阶层的幸福感、获得路径及演变趋势——基于浙江省五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5(8).
[4]余晖.论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监管[J].江海学刊,2004(1).
[6]薛澜,李希盛.深化监管机构改革 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8).
第7章 2018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报告
7.1 编制中国民生发展指数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随着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也是党中央重视民生工作的具体体现。
改革实践作为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效率直接影响民生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改革越往前走,面临的问题越多,困难越大,顽瘴痼疾越复杂。而相对于民生建设的任务和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努力补齐民生建设存在的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重要问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解决民生事业发展不均等不充分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呼吁,是当前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国际形势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创新日益明显,现已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不同国家居民对所在国政府所提出多样化的民生诉求对政府的施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将民生保障视为人民安全的重要基础,亦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及国家向心力的有效手段,民生得不到保障与改善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只有当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时,整个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