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滴滴和快的一味烧钱的战争所引起的资本短缺不堪设想,那么放眼整个行业市场和地区市场,滴滴和快的也因此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二)双方合并,垄断时代来临了吗?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 72亿,其中快的、滴滴打车分别以56 5%、43 3%占据领先位置。加起来99 8%,这是有人把快滴联姻称之为垄断时代到来的原因。
但是看其业务市场,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打车这个领域,专车市场和企业业务也刚刚起步,还是处在婴儿期,目前所涉业务在整个打车市场来讲无疑是冰山一角,快滴合并上市将更有助于IPO及资本方套现,同Uber竞逐资本市场,但并不会形成垄断。51用车CEO李华兵称,出租车和用车市场很大,滴滴和快的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达不到垄断。他举例称,北京有7万辆出租车,使用滴滴打车的出租车不到1万,目前打车软件所占的市场很小。所以目前来看,仅仅在打车这个业务方面来说难逃垄断之嫌,整个市场上难以垄断。
之前“快的”和“滴滴”等打车软件针对中高端市场推出“专车”,火拼升级,据悉,只要买的车辆年限超过了3年,而且驾龄也在3年以上,就可以挂靠在一家租赁公司“门下”,加入“专车服务”。据客服人员介绍,加入“专车服务”后,驾驶员会和电商进行分账,一般是“二八分”,驾驶员拿“八”,电商方拿“二”,但是事故和安全问题,专车市场却没有统一的管理和保障。在正规的出租车企业,驾驶员除了满足年龄、学历、驾龄等要求,还要通过公安部门的审核,组织营运科、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科、执法科进行面试,体检合格后,还要参加客运交通管理处的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服务资格证,驾驶员从业后还要参加每月一次的安全课,而公司也会为乘客购买“座位险”等。在打车市场和专车市场,滴滴和快的的产品和服务显然饱受诟病,在国内资本市场难逃垄断之嫌,但是在产品和服务上面难以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