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古财产公有之制,犹有遗存于三代时者。晏子谓齐景公:“今也,师行而粮食。”(《孟子·梁惠王》下)粮同量。量食者,酌留人民所自食,余悉供军,此古者合一社会之食,以食一社会之人之遗制也。古者生之为之也同,食之用之也亦同。后虽不复然,然醵与乡饮酒,犹是合食之遗制。《酒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当禁酒之时,岂不知群饮之易罹禁纲,独酌之可避耳目?而犹有群饮者,习不可猝变也。汉世所谓赐酺犹然。《诗》曰:“言私其,献豜于公。”此田猎所得,公之于众也。周行彻法。释者曰:“耕则通力合作,收则计亩而分。”此农作之役,不分彼此也。此等遗制尚多,难以枚举。
土地私有制之缘起,盖有四端:一曰先占,如垦辟荒地是也。古之分地,后遂变为私有者,当属此类。二曰劫夺。胜者以败者为奴,没收其财产为己有是也。大而灭国,小而亡家,皆属此类。三曰兼并。则私产既与之后,恃其财力,以攘夺人者也。四曰由公产变为私产。私有制既兴,一部落之公财,散而为家族之私财。家族管理财产之权,在其族长。久之,财产遂变为族长所独有。故曰:“子妇无私蓄。”(《礼记·内则》)又曰:“父母存,不有私财。”(又《曲礼》上)后世卑幼不得擅用财之律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