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3 古代科学家认知心理表征指标分解体系
续表
续表
(四)评分依据。虽说凡是与科学认知活动相关的所有科学成果及其外部表现形态都可能被认为与认知的心理活动相关,都可能成为科学认知与思维活动的心理表征,但分析和测评活动是依赖于某些标准进行的。这些标准提供了某些评分的依据。例如,特定语言的使用本身就包含着对分析和测评结果的某种程度的判定;使用希腊语、梵语、拉丁语和德语的科学家,与使用汉语、日语、朝鲜语的科学家,其认知风格明显是不一样的。有关不同语言的差异及其对科学思维的影响,我将在下一章中有充分的论证。这里只是表明,语言是科学心理的表征物,是非常重要的测评依据之一。此外,还有数学类型、学科构成倾向等。由于标准的不同,作为影响因子,它们在评分过程中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五)评分方法。在科学认知三维心理结构模型图中,三大类12个子项目共同组成64种认知组合(4×4×4=64),即认知偏好状态。这是一种三维度(或三因素)组合方法。例如,“现象”+“观察与经验”+“概念体系(原理)”。若按照“古代科学家认知心理表征指标分解体系”中的项目分数值计算,每单个认知组合的偏好程度可清晰反映出来,共有“0分”“±5”“±10”“±15”“±20”五个层次。然后,再将数值得分和偏好状态直观性地反映在可视图上。本量表以各国通行的反映学科结构偏振度的学科结构图(象限图)为底本,同时借鉴奈德·赫曼的“赫曼大脑优势量表”(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HBDI)对科学认知心理偏好进行归类和图形化。[64]所不同的是,所划分的四个象限是:左上——理智,右上——形象,左下——分析,右下——整体。在这里,我保留了斯佩里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差异的主要观点,即“综合”(整体)与“形象”、“分析”与“理智”各自是相互关联的基本观点。(见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