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之所以能成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种贵族家庭里的模范闺秀,不是因为她单纯、真诚、透明,而恰恰是因为她什么都知道却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出话行出事来常常让别人心下明白却又无法点破,这是她游弋于那个社会、那种环境的优势,但也使她即使获得了宝玉这个人却无法获得宝玉那颗心。
宝钗来辞别,李纨、尤氏先只是相对笑看,无语应付。后来李纨才说“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这时宝钗却冒出一句很厉害的话来,叫作“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
按说宝钗不该如此绵里藏针,她为什么脱口来上一句“你又不曾卖放了贼”?难道真如徐仅叟所言,她对抄拣一事除了回避,还有某种微妙的心理?
以目相送
有一个被称为“靖藏本”的古本《红楼梦》,它在20世纪中叶一度浮出水面,却又神秘地消失。有阅读过这个古本的人士,抄录下其中若干独有的批语,寄送给当年的红学家们,因此,这些“靖藏本”批语也就传播开来。我对这些资料也是很重视的,纳入到自己探佚的参考范畴之内。